滕州:走近五千年前的古城,看点不一样的
这是我们第一次发现大汶口晚期的巨型城市。而此次发现的墓葬则显示,当时社会高度分化,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权贵的手里。它对实证我们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,提供了扎实的考古资料。...
郭林森和他的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
今年65岁的郭林森从2005年开始收集、保护汉中蜀道石刻,他在汉中市兴元湖畔建成了一座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,将复制的多条栈道上的碑刻及石门水库水下淹没的石刻拓片布展,展现石刻艺术的魅力。...
走进博物馆——“变身”文创产品的大英博物馆“镇馆之宝”
大英博物馆是英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,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。藏品中不少“镇馆之宝”被设计成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,深受人们欢迎。...
数字化信息采集让文物活起来
目前,专业技术团队正在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第17窟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。工作人员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手段,对石窟信息进行全面采集,建立数字档案,为石窟今后的保护、研究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。...
中国典籍在海外:《黄帝内经》的当代价值
《黄帝内经》相传为黄帝所作,学术界一般认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,成书于西汉中晚期,最早见于《汉书·艺文志·方技略》。《黄帝内经》包括“素问”“灵枢”两部分,在黄老道家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中医学的“阴阳五行说”“脉象学说”“经络学说”“病因学说”“养生学”等理论,奠定了人体生理、病理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基础,被称为医之始祖。...
探访成都平乐古镇: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文化遗产
每到春末夏初,成都邛崃市平乐古镇的阳光就变得格外明媚。白沫江穿过古镇,倒映着蔚蓝的天空,流淌的河水带来了丝丝凉意。...
中国官方下达近百亿资金推动文博事业发展
记者12日从中国国家文物局获悉,日前,中央财政陆续下达2022年度国家文物保护资金63.83亿元(人民币,下同)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34.4亿元,保持相关经费稳中有增,积极促进中国文博事业发展。...
让文物数字化展示与传播 江苏推动打造“无边界博物馆”
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、江苏省文物局局长拾峰12日在南京表示,近年来,江苏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文物价值展现方式和创造方向,推动打造“智慧博物馆”“无边界博物馆”,让文物数字化展示与传播。...
揭秘云演艺“直播”乱象
上周末,某视频号先后“直播”了百老汇音乐剧《剧院魅影》与《汉密尔顿》,两场“直播”都因“无播出版权”遭到大量用户投诉一度中断,此后,该视频号继续发布图文称“已申诉成功,今晚《汉密尔顿》将如期播出”,并堂而皇之地邀请网友进群领取更多资源。很快,这些内容都被发布者删除。但如此这般操作,引发了业内的强烈不满和广泛关注。...
尾巴超长,云南发现2.44亿年前“长尾红河龙”化石
全长47厘米、形似水生蜥蜴,超长的尾巴尤其特别——在云南省红河州,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约2.44亿年前的海生爬行动物,命名为“长尾红河龙”。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肿肋龙科最古老的化石证据,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《科学报告》上。...
中国发现迄今为止科学记录最完整鸭嘴龙胚胎化石
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11日对外发布,科学家在对一批恐龙蛋化石标本进行详细研究时,发现了迄今为止科学记录的最完整的鸭嘴龙类胚胎化石。...
山西发现春秋晚期卿大夫墓 出土成套编钟乐器
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,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洪洞县发现春秋至清朝时期墓葬9座,从出土器物分析,其中一座春秋墓葬的墓主人级别或为当时的卿大夫。...
梁晓声:文学是人生的底色
这几个月,小说《人世间》俨然成了梁晓声生活的“主题”。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剧,“收割”了老中青几代观众,把这部本已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和作家本人又一次推向了前台。他感激大家对作品的认可,也因纷至沓来的采访和活动而感到有点累。采访前,梁晓声有言在先:“《人世间》谈得很多了,就不再谈了,希望大家读一读我的新小说《中文桃李》。”...
“北京博物馆云”平台将于5月18日试运行
2022年北京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线上启动式将于5月18日举行,活动将围绕“游、享、购、论”四个板块展开。当天,“北京博物馆云”服务平台将启动试运行,未来市民只需打开小程序,即可了解北京各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和社教活动,还能实现一键预约,打通与博物馆之间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...
延安新歌剧《白毛女》诞生始末
1944年,西北战地服务团回到延安,带回一个“白毛仙姑”的民间传说。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周扬得知后,决定用它搞一个新歌剧,向党的“七大”献礼。...
江西德兴一处工地挖出400多年前的明代守节碑
日前,在江西德兴市河西排灌站工程施工工地上,挖掘机作业时在距地表约4米处挖到一座疑似古墓葬。施工人员觉得有些异常后,连忙停止施工,并及时报告了当地文物部门。...
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宣布将于今年年中开馆
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5月10日宣布,博物馆大楼顺利竣工,大楼的内部工程及展厅装修已接近完成,预计将于2022年年中开放予公众参观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