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青春作笔,一位美术老师的“浪漫主义”教育路
她是学生眼中的“变脸大师”,又是多才多艺、无所不能的“旭哥”,从教5年,她坚持为学生画像表扬先进,在她的课堂上永远洋溢着快乐和神秘,她以青春陪伴青春,用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学生,追寻着她心中所向往的“浪漫主义”的教育理想。...
叶兆言:坐在南京这张凳子上 做那个讲故事的人
叶兆言一直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成为一名作家的。别人都艳羡叶兆言的家学,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中甘苦。读书、写作并非完全是他个人的选择,而是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在他身上的影响。青春期那10年,叶兆言在“文革”中度过,高中毕业后不能考大学,困在家里,他仿佛被扔在一列封闭的火车上,随着时间向前开。当时,家里的一些小说被父亲上交了,但因为其中的一些外国翻译小说没人看,又太占地方,被莫名其妙地还了回来。他无所事事,放眼望去,这列“火车”上只有没有尽头的书,那就看那些外国小说打发时间,无意中奠定了极大的阅读量。...
为孩子点亮希望“路灯” 偏瘫后他仍坚守讲台33年
原标题:江西乐平:偏瘫后乡村教师仍坚守讲台33年
33年前的一天,正在教室里上课的夏云辉突然昏倒在地,被师生们紧急送往医院,结果诊断为脑动脉血管阻塞。手术后,夏云辉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,右手和右脚都无法动弹。在身体状况稍微有所好转后,夏云辉要求重返讲台。当地教育部门将夏云辉安排在离家很近的金山小学,这所共200多名学生的乡村小学成为了他人生新旅程的起点。33年来,夏云辉老师默默地坚守在这所乡村学校,挥洒着汗水,为偏远乡村的孩子们点亮希望的“路灯”。...
王安忆:谁的批评都比不上我自己的严格
往年9月开学,王安忆总得忙活一阵,新生入学,她得带硕士生,还要备课。从1994年开始,她就不仅仅是一个作家了,那年她第一次走入复旦的课堂开设小说课,2007年开始在复旦“文学写作”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,2020年秋天,又设一门新课——“非虚构写作实践”。...
从赛场到校园,她以体育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成长
前不久中国美术学院的运动会上,一位体育老师在操场上展示了一套高难度艺术体操。她优雅的动作不仅把运动会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,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热度。...
“80后”冯骥才:没有年龄感,但有紧迫感
出生在春天的作家冯骥才,仿佛一直都生活在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“春天”里。近日,“八十个春天——冯骥才与天津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,80岁的冯骥才发布了自己的两部新书《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文库》(十卷本)和《俗世奇人:手绘珍藏本》。...
丘成桐:数学的真与美贯通文理
丘成桐先生眼中的文艺、数学、科学,都是人类的内心与大自然产生的共鸣,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自然之美。他认为,数学之为学,有其独特之处。它本身是寻求自然界真相的一门科学,但数学家也如文学家般天马行空,凭爱好而创作,故此数学可谓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。...
于漪:培根铸魂,从教70年培养三代特级教师
93岁的于漪是无数中国教师心中的偶像。从教70年,开设了近2000节公开课、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、写下了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。3年前,她获得“人民教育家”这一共和国首次颁发的国家荣誉称号。《面对面》推出《共和国功勋人物》,在上海专访了于漪。
“一切为民族”...
刘秀祥:激发山乡学子的奋斗动力
最近几年,每逢新生开学,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、副校长刘秀祥都要给学生讲述自己背着母亲求学的故事,还会带他们去老家看自己小时候居住的老木屋。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,要“相信奋斗的力量”。施钱贵 周宣妮...
吴勇明:扎根家乡教育 坚守三尺讲台
他从江西师大数学系一毕业就进入萍乡中学,27年来一直在家乡中学默默耕耘,他说,他要为家乡教育奉献终身。他始终勤勤恳恳、兢兢业业,始终抱着“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,就要做一名好老师,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”的心态,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。...
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:爱国奉献 锤炼钢筋铁骨
北京科技大学举行2022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,3519名2022级本科生齐聚北科,开启大学新征程。典礼上,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发表了题为《爱国奉献 锤炼钢筋铁骨》的讲话,对学子们送上真挚祝福与殷殷嘱托。...
35年坚守山村 “扁担教师”挑出20多名大学生
1983年,叶兴旺主动放弃乡政府工作,志愿去深山沟,接过老师手上“火炬”,一干就是35年。35年间,他用一根扁担,把几十斤重的教材挑回学校,一趟便是两三个小时。“扁担教师”由此得名。...
张基广:办孩子味泥土味中国味的教育
校长名录 张基广,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党委书记、校长,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,全国优秀教师,教育部“校长国培”专家库专家,“国培计划”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首批学员。...
他“散步家访”十几年,学生毕业了还上门
湖北省孝感市文昌中学的李冬周老师有晚饭后散步的习惯,不过,往往走不了几步,他就给某位学生家长打个电话,然后溜达去人家里拜访上一小时。...
齐国动:让“因材施教”在教学中得到升华
齐国动带的这届学生有点不一样。这一届是小语种班,用他的话来说,算是一个“小联合国”,班上学生学习的外语含日语、德语、俄语等多国语言,有物理类学生,也有历史类学生,更有艺术特长生,相较之前带的三届班情复杂得多。...
黄小林:聚焦学生发展,教育路上“行”稳致远
作为父亲,黄小林对孩子的期望也不谋而合,“我从来不要求我的孩子要达到一个多么高的层次,我希望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,能够在他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成长。”...
李才猛:教育的本质是关于人的教育
南山之麓,绿意盎然。教室之内,氛围热烈。几张课桌拼在一起,同学们围绕课桌或站或坐,热烈地讨论着本组成员习题中出现的问题……这样的场景,是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科技教研组长、高二化学备课组组长李才猛课堂的一个缩影。...
秦川:与“竞赛”同行,做教育的“躬行者”
“从教五年,算是一位不太新的新老师。”采访时,秦川这样介绍自己。9年前,秦川以重庆市前1%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,带着中国顶尖师范学府的光环,秦川给人的感觉却非常谦虚、低调,始终脚踏实地教学、指导学生,做教育的“躬行者”。...
陈华:以“自律”和“自由”的态度深耕国际教育
新生代的青年教师如同微光汇聚,他们互相照亮,点燃希望、成就思想,将学生对未来的愿景化为真实的成长。上游新闻特别推出“情系雪松躬行教育”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青年教师系列专访,通过他们的娓娓道来,看二外人的教育理想和人文情怀。...
一线教师说|我所亲历的国际中文教学之路
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,为深化中国教育对外开放,促进中外语言交流与合作,增进中外人民相互了解与友谊,推动世界多元多彩的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...
俞敏洪:不太在意资产损失,即使新东方没了,版税足够安逸生活
6月27日,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个人微信公众“老俞闲话”发布文章,分享了5月时,与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的一场直播对谈的文字实录。...
特殊的爱 不变的心——一位特殊教育班主任的心声
世间有各种各样的爱,有的博大,有的无私,有的深邃。我参加工作十七年来,面对那些残疾少年儿童,用一颗火热的心,对班主任这个岗位进行诠释,用发自肺腑的仁爱,书写特殊教育的真谛。我始终相信,用爱的和弦,一定能在特殊孩子中间弹奏出华美的乐章。...
兰州教师话“好老师”:用爱全情投入 以才“征服”学子
“爱是教育的灵魂,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学生,用真诚的爱唤起学生对课堂的热爱,让学生善于质疑、大胆提问,形成良好课堂氛围,这样的老师肯定是受学生欢迎的。”兰州市城关区宁卧庄小学副校长张茂君说。...